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0-04-25

赣州赋

[/font] oK+  
[font=times] 
  [font=times] quT_co *  
W4uG8?`oj  
P[Kxz H  
 [/font] [font=宋体]崆峒①飞峙,见千古兴替;赣水苍茫,载一江风流。古属百越②,犹沐熹微之泽;汉设县治③,乃肇教化之基。大哉赣州!江南重镇,岭北名城。群山逶迤,巅连以接武夷;众水纵横,滂沛而抵湖湘。据五岭之要冲,扼粤闽之咽喉。唐相开关辟道,凿通途于险峻,遂使我中华之盛,播于南洋④。商贾云集,货物如雨,万国衣冠,张袂成阴。千年沧桑,白驹过隙。今日赣州,其奋力前行之势,根砥或在兹焉? 3 hMpr2e  
V+U&c8 y  
RZvCko?#  
<1IA,(<m  
  斯地也,不独货殖兴隆,尤以人文荟萃。迁客骚人,词赋题咏;俊逸儒流,文治武功。有钟绍京,唐之柱石⑤;有郑毅夫,宋之俊才⑥。明儒守仁,格物致知,宇宙莫非我心⑦;清哲陈炽,上书建言,工商乃能富国⑧。郁孤台下,搵英雄之泪⑨;清水塘边,警壮士之心⑩。易堂九子,天下罕匹;宁都三魏,名重一时。念苏阳之夜话,高风绝尘;振杜黄之遗绪,硕彦流芳。《牡丹亭》在,曲之巨著;《爱莲说》成,文之奇葩。嗟乎!赣州何其幸也,以厚德载物,而结此硕果;文明薪火不绝,启来者于征途。 _I\]Hahh%9  
\ux+"7}U  
h4W&X;J-|  
a!@U(-So^  
  先时,中原或涂炭,百姓常流亡。舟楫泊处,号称客家。遗脉续乎九州,张帆达于五洋。壹以继之,渊远流长。芝兰迭迭,祖德其彰!客家足迹,天下无处不至;丰功伟业,四海咸有美名。考其精神,则曰坚忍,曰勤劳,曰进取,曰敦睦。成大业者,当如是乎! @6jKq  
29D),!I1-  
|5KQ8Ly7  
s*TE`\cE2  
  工农奋起,江山激越。改天换地,赣州多建奇勋;前仆后继,男儿舍生忘死。陈赞贤就义于前,刘伯坚捐躯于后。血沃赣南连天赤,雄心宁留一寸丹!宁都起义,添工农之劲旅;油山游击,传革命之星火。伟哉朱毛,开天辟地凭巨擘;壮哉赣州,漫卷红旗换新天!赣州一战,工农挫而犹奋;《梅岭三章》,将军慨当以慷。伟人足迹,遍布赣南:作调查于寻乌,抒壮怀于会昌,树模范于兴国,建首善于瑞金。红井犹在,泽润后世。饮水思其源,扶栏忆斯人。万里长征,迈步始于雩都;八年抗战,宣言发自瑞金。赣南人民,同仇敌忾。鼙鼓起时,碧血千里泣星月;凯歌响处,旌旗十万动山河。此赣州精神之宝藏,光耀日月,彪炳千秋! }Q\$eH'%2  
JO,(_Z3=f-  
0'4d31gWn  
 Ew(J0  
  若夫物产之丰,于斯为盛:其为果者,曰脐橙,曰甜柚;其为馔者,曰板鸭,曰鱼丝;其为矿者,曰钨砂,曰稀土;其为器者,曰藤,曰竹;林林总总,不可胜数。 Jva f# z  
t+%A}oh[  
p ":IIY(  
Z0Ut? }F  
  天若有情,必恋于赣州:神工造化,莫胜于此。挹陡水之灵秀,探溶洞之幽深;踏梅关之雄奇,赏阳岭之清芬。翠峰遥指,堪当擎天之柱;庾岭花开,疑是遍野之雪。落泉飞瀑,东江之滥觞者,三百山也;雕檐斗拱,章贡之交汇处,八境台也。雄姿依旧,古韵犹存。倚宋代城垣,发思古之幽情;看今朝气象,起奋发之壮心。河洞漂流,恍若武陵胜景;温泉涤尘,依稀华清故事。汉仙岩上,把酒临风,其飘飘然者,殆非仙乎!通天石窟,名甲东南;青莲古刹,直溯魏晋。听暮鼓晨钟,则名利之心,涤荡而尽;偕二三子同游,则喟叹吾乡,钟灵毓秀,如斯之美也! NjI ~ Id  
'kmU   
~V |ki  
U.w@/!%[  
  躬逢盛世,政通人和。赣州儿女,奋发思进。处处日新月异,展璀璨之面貌;人人夙兴夜寐,显龙马之精神。志属四省通衢,重在十大体系。建设新农村,规划新城市。图追赶型发展,作跨越式前进,指画河山,龙骧虎步,赣州何其雄哉。噫!他日更上层楼,其必赖于诸公与吾侪乎! {wx;(8u%  
fU)]E{-u  
Py6{1MkD  
NZgNd-SJb  
  城市沿革 ?] ;fnTpH  
E=](B#1d  
~~e&)j  
G](~fS4i  
  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是千里赣江第一城,已有2200余年历史。东晋永和五年,始为赣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为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1999年7月撤地设市,辖1区2市15县,面积39379.64平方公里,人口861.15万。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并有“宋城博物馆”、“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等美誉。 muv`&u\-X  
)H_#CgE  
7"{imX:  
@a,^ p-2nO  
  注释: 8U{k;m<  
u9QT`p}"S;  
u?@nOb(  
%IR B  
  ①崆峒山,即峰山,在赣州城东。 -[47MGAj  
E$M??m.Zk  
3 6f*uG}  
RF`uP`  
  ②赣州春秋时为百越之地。 , jI4Dsnjp  
/XB|v-#yJK  
g_p5Pi+   
j8j!nsO  
  ③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设县治。称赣县。 SGBy`XqUTB  
[e'@qO Qd=  
.VBcYcC  
39VDx!xv  
  ④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颁旨内供奉张九龄督率民工凿修梅岭驿道。“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 &>x$ l)2  
#4BV{lz  
kLZ.R 1Fy  
3,?tbd`E  
  ⑤钟绍京(约公元656-740年间),字可大,唐代兴国人(当时属赣县)。唐宣宗大中初,绘将相功臣像于凌烟阁,钟绍京列于其中。 Zt#f2bKE6  
>"(Ij'`  
-%}p$i;  
zp`!K9UN  
  ⑥郑獬,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宋皇佑五年状元及第。宁都人。 #iEc_Pjzf  
8!SD&6cQ  
V DgXpr(<B  
iO|{]bMBx)  
  ⑦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剑都御史,任赣南巡抚,有哲学言论“天下无心外之物”。 9P8?Jx^M  
!&.YxXxK  
z)0R%hh|0'  
2d:!1%-n{H  
  ⑧陈炽,瑞金人。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呈进《庸书》,力言工商之利国。 S>?2F  
BHfwOs>mC  
%v{I%|7  
paA/6:}  
  ⑨辛弃疾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D)v}Dl  
j YQV>.Cg  
MEO%s.r  
_x iM  
  ⑩清水塘,在赣州章贡区。明兵部尚书杨廷麟抗清兵于赣州,城破,投清水塘殉节。 H/G,K9@  
N0<<>  
!`o02""  
It!Mj0-$V  
  易堂九子,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禧父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宁都县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世称“易堂九子”。方以智曾评价“易堂九子”道:“易堂真气,天下罕二。” 3NN?:3h b9  
:e_rH w=  
Gyh!V ?)i  
)+5 /  
  宁都三魏,即魏际瑞、魏禧、魏礼。 Lb4?mv>  
 .ImJ,  
Sd&Vw?>`  
aCd Svi  
  苏阳夜话:苏即苏东坡,阳即阳孝本,赣州贤达。两人夜谈,传为佳话。今有“夜话亭”尚存。 [=q5uG(?j  
U?fzPl  
\).p  
z9Q&zKc  
  振杜黄遗绪:曾几,南宋诗人,诗学杜甫,黄庭坚。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诗风清俊,有爱国思想,陆游学诗于曾几,并受其影响。 @;vXo2Y  
owe~wS tu  
PboY  
^x4L}#/&#  
  《牡丹亭》故事背景在南安府,今赣州大余。南安府衙内之牡丹亭,今尚存。 bk2kRlP:!I  
#qM@[cE5wA  
Oid(~mN  
(t1rdnH  
  《爱莲说》,周敦颐于1063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所作。 7h`Qdu(t  
eK:Hi_$f  
\p(dr=='  
X[?+O6  
  陈赞贤,赣州南康人,工运领袖,1927年被害。 [[ [}Z  
8nPh4YN%x  
J+ {qT.L  
 Fc2jx!h  
  刘伯坚,红军长征后,留守赣南,1935年作战负伤被俘,移囚大余。在狱中坚贞不屈,著写饱含革命者豪迈气概的壮烈诗篇《戴镣行》、《移狱》及绝命书,3月21日在赣州大余金莲山英勇就义。 _,*BX'M ,  
l(CS"P,.  
?`Zs_#+saK  
'Woi`I1  
  赣州战役是在1932年1月红军进行的一个重要战役。 |Es@~:gT  
!k0io"  
5O|R!MIQ  
-z|t_V=>@M  
  梅岭三章,陈毅诗作,自序云:“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S'w5#Od T  
#%YMJOEb  
N%U%{e?qz  
#f(<><\1  
  毛泽东1930年作《寻乌调查》。 mW Uc.H  
JyCc`O |.3  
Y}?Zk4g`  
)@?;Ba2  
  毛泽东在赣州会昌写下《清平乐·会昌》,有“踏遍青山人未老”之句,足见豪情满怀。 4IId+dR8  
W+wL  
cn88"R0  
xBE-br `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手书“模范兴国”四字赠兴国县代表。 ?]}D?<,  
_Ih6J|U|\{  
!-$,`L_tN  
/;CHTl  
  首善,指首都。 a sN*mr  
Yvee-WR  
'OvnXh%  
R71+ `m<  
  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向全国的工人、农民、士兵以及一切革命的民众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69A  
          (作者:黄盛松) {#"hOe9  
151d=1w!  
+Lpu( '$O{  
[/font] YJ_{ w->  
GF6s$y  



http://www.bztdxxl.com/ http://bbs.wps.cn/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0273)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