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修东 >`m|:o
pxL7sO"iNp
身边几位好友,我们在一起聊天,大都在絮叨:晚上睡不着。 hKx^A@
我以自己的渐悟给他们分析原因:心事太重,该放下的还没有真正放下。 WE{Cl}]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我:医生也是这么说的。医生还说,心里要尽可能少地装载一些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儿。 ZR3D'pw^
医生说的“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儿”,我理解就是家务事的纠缠、孩子的事的揪心、经济(家境)事的纠结。 RUh.KD
家务事,无非是替自己觉得没完没了的家务烦闷,替别人的生活不如意有缺憾担忧,尤其是为了一句话赶话,为了道听途说的一句闲话,为了朋友无意之中一句诉苦,于是乎在自己的心里得以长时间纠缠,放置不下。 ?6EE'<'
孩子的事,无非就是关注就学、从业整个过程,关心孩子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同事关系处理等,关心孙辈的入托、入学,于是乎晚间躺在床上了还在怀想,搁置不下。 $K9{Z
经济(家境)事,无非就是收入关联,家庭内部哪有块大的支出,谁家孩子结婚生子、谁家有生老病死的人情世事该去还礼了,这些都涉及到经济(家境)的殷实,于是乎在不断地考虑经济的来源和收支,由此难以入睡或者是睡不踏实。 vXiuK_-I
有时候,大道理我们都懂,只是到了细小的末节上,不能自控、自持和把舵。就像我们平日里教育孩子,你不说话,他还愿意主动跟你交流几句,你如果以教训人的口吻去上课、说教,他们反倒和你说不了几句话。我有时给好友说,现在的孩子学历较高,通过各类媒体接触的东西挺多,即使心里不装着事儿,也是无事自忧,何况你再把一些过时的所谓经验灌输给他,他就难以接受啦。在这同时,你说的,他不听;他想听的,你不懂,于是乎双方都有了观念隔阂、交流障碍,进一步就上升为互相担忧,你想,心里这样子装满了事情,能睡好觉吗?能没有心事的压抑吗? lXYt/kURi
我们常说,心,是个大口袋,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L!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