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当工人不是轻视劳动,而是不甘心进入这个收入低、待遇低、易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一位将走出校门、面临择业的大学生说。这种择业倾向给社会再敲警钟 %sj^Gt i@
~efWK1M<
让“劳动神圣”落地生根 J:H,K9
P
([,f-.\
Bl`=
B+u9
几天前,笔者在北京一人才招聘活动中,与一位还未毕业、初涉求职路的大学生攀谈,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坦率地告诉笔者,他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依次是:外企、民企、国企研究院、企业技术部门或研究科室,“实在不行,就先在北京找家企业当车间技术员,找机会再跳槽呗。”他有些无奈地说。 9q^ ZNc%
* FZ3?{m
“据我所知,学你这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一般都要先下班组当一年半载的工人,对此,你有思想准备吗?”笔者边问边观察他的反应。 . 6Mm(
n0r$MD^T
“不,要事先和招聘单位说好,去生产一线当工人我不干!”他神态坚决地说。 ,=?5N1LF/S
kk>fsd EI
“为何,劳动不光荣、工人不好吗?看你小小年纪,为何这么轻视劳动啊?”笔者有意提高语调。 %;\s11Z
v?UyS4B
“我不愿当工人不是轻视劳动,而是不甘心进入这个收入低、待遇低、易下岗失业的弱势群体,我干技术员、当工程师,也是靠劳动吃饭,去外企、私企,不也要劳动吗?”他的这番话,倒让笔者陷入思考中。
c]>rs-< |